基本信息
浏览量:276

个人简介
沈志云(1929.05.28- )。机车车辆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志云长期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SHEN-HEDRICK-ELKIN’S THEORY),至今仍被广泛引用。1981-1991连续六次学术论文入选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学术年会的大会宣读论文。1993年被选为该协会第13届学术委员会主席,主持召开学术年会,并编辑出版“The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on Tracks”一书。1989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无轮缘磨损的货车径向转向架,1990年起由铁道部示范性推广,1995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1998的十年间,沈志云主持创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最高时速当时可达450千米,现已提速至600km/h。该试验台199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他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2000和2002年入选全国百篇最佳博士论文。2006-2011年担任铁道部高速列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家工作组组长,期间并在其以后积极投入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究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志云长期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SHEN-HEDRICK-ELKIN’S THEORY),至今仍被广泛引用。1981-1991连续六次学术论文入选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学术年会的大会宣读论文。1993年被选为该协会第13届学术委员会主席,主持召开学术年会,并编辑出版“The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on Tracks”一书。1989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无轮缘磨损的货车径向转向架,1990年起由铁道部示范性推广,1995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1998的十年间,沈志云主持创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最高时速当时可达450千米,现已提速至600km/h。该试验台199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他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2000和2002年入选全国百篇最佳博士论文。2006-2011年担任铁道部高速列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家工作组组长,期间并在其以后积极投入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究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兴趣
论文共 15 篇作者统计合作学者相似作者
按年份排序按引用量排序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加载更多
作者统计
合作学者
合作机构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