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65
Information
Research
Sign in to view more
Experience
Sign in to view more
Education
Sign in to view more
Bio
研究方向
1.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郑丙莲等,科学通报,2003;邓岩等,植物学通报,2006)。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对细胞分裂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仍有限。我们分离鉴定并系统研究了数个拟南芥的细胞分裂素以及相关突变体(pga突变体)(Zuo et al., 2002; Sun et al., 2003; Wang et al., 2008)。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了相关突变体的抑制子突变,并对其中的soi33突变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发现SOI33是一个细胞分裂素的转运蛋白(Sun et al., 2005)。这是继生长素转运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二类植物激素转运蛋白。通过对上述突变体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我们将力求阐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遗传学和分子机理。与此同时,我们对光和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互作反应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索(Zheng et al., 2006; Feng et al., 2006)。光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了许多生长发育过程(例如光形态建成、开花等),因此两个信号通路的相互反应在十多年前就被人们意识到,但对其分子机制了解很少。我们发现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生物节律的调节,而生物节律调控器的主要元件也参与了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调控 (Zheng et al., 2006)。
调控细胞分裂素受体活性的分子机理、下游组分ARR的功能等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述两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探索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分子与生化机理。
2.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在有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防御性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细胞PCD的分子和生化机理了解甚少。我们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分离鉴定了系列拟南芥PCD突变体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SPC1基因通过光氧化途经调控细胞凋亡 (Dong et al., 2007)。鞘磷脂和神经酰胺是调控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凋亡的重要二级信使分子。我们发现FBR11基因编码鞘磷脂和神经酰胺生物合成途经的第一个限速酶SPT的一个亚基,该基因的突变导致抗凋亡表型、雄配子发育过程的自发凋亡 (Shi et al., 2007; Teng et al., 2008) 。而高度保守的eIF5A基因的突变fbr12导致抗凋亡表型与严重的生长发育缺陷 (Feng et al., 2007) 。我们将通过对FBR12和PAR2等基因的功能的深入解析,探索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理。
3.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作为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的代表,拟南芥和水稻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分别完成。在后基因组学时代,诠释这些基因的功能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主流。筛选功能缺失性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我们利用XVE化学诱导表达系统(Zuo et al., 2000),构建了拟南芥条件性功能获得和缺失性突变体库,并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已获得了超过五万个独立的突变株系(张健等,2005),其中一万二千余个突变体已经对国内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公开释放。我们同时利用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相关知识 (Wang et al., 2008; Mu et al., 2008), 对油菜等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分子改良。
1.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郑丙莲等,科学通报,2003;邓岩等,植物学通报,2006)。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对细胞分裂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仍有限。我们分离鉴定并系统研究了数个拟南芥的细胞分裂素以及相关突变体(pga突变体)(Zuo et al., 2002; Sun et al., 2003; Wang et al., 2008)。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了相关突变体的抑制子突变,并对其中的soi33突变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发现SOI33是一个细胞分裂素的转运蛋白(Sun et al., 2005)。这是继生长素转运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二类植物激素转运蛋白。通过对上述突变体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我们将力求阐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遗传学和分子机理。与此同时,我们对光和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互作反应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索(Zheng et al., 2006; Feng et al., 2006)。光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了许多生长发育过程(例如光形态建成、开花等),因此两个信号通路的相互反应在十多年前就被人们意识到,但对其分子机制了解很少。我们发现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生物节律的调节,而生物节律调控器的主要元件也参与了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调控 (Zheng et al., 2006)。
调控细胞分裂素受体活性的分子机理、下游组分ARR的功能等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上述两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探索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的分子与生化机理。
2.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在有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防御性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细胞PCD的分子和生化机理了解甚少。我们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分离鉴定了系列拟南芥PCD突变体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SPC1基因通过光氧化途经调控细胞凋亡 (Dong et al., 2007)。鞘磷脂和神经酰胺是调控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凋亡的重要二级信使分子。我们发现FBR11基因编码鞘磷脂和神经酰胺生物合成途经的第一个限速酶SPT的一个亚基,该基因的突变导致抗凋亡表型、雄配子发育过程的自发凋亡 (Shi et al., 2007; Teng et al., 2008) 。而高度保守的eIF5A基因的突变fbr12导致抗凋亡表型与严重的生长发育缺陷 (Feng et al., 2007) 。我们将通过对FBR12和PAR2等基因的功能的深入解析,探索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理。
3.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作为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的代表,拟南芥和水稻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分别完成。在后基因组学时代,诠释这些基因的功能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主流。筛选功能缺失性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我们利用XVE化学诱导表达系统(Zuo et al., 2000),构建了拟南芥条件性功能获得和缺失性突变体库,并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已获得了超过五万个独立的突变株系(张健等,2005),其中一万二千余个突变体已经对国内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公开释放。我们同时利用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相关知识 (Wang et al., 2008; Mu et al., 2008), 对油菜等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分子改良。
Research Interests
Papers
Sort
By YearBy Citation
Add Paper

View All
Ego Network
D-Core
Co-Author
Author Statistics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