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views: 45
Career Trajectory
Bio
林云,男,1980年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员,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智能无线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软件和认知无线电、信息安全与对抗、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参与研发了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无线电通用开发平台,在软件无线电架构、通信对抗和评估、智能信号分析、智能决策方法和无线频谱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担任军委科技某领域专家组成员,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SCI检索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Reliability,KSII副主编,EI检索期刊IJPE中国区编辑,IoT、ACM/Springer MONET、IEEE ACCESS等SCI检索期刊客座编辑,INFOCOM、ICC、GLOBECOM、DSP、VTC、ICNC等IEEE顶级会议分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成员。担任ADHIP 2020大会主席,Mobimedia2020、ICEICT2019、ADHIP2018、ADHIP2017程序委员会主席。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检索75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IEEE trans 系列期刊9篇,一区期刊26篇,二区期刊10篇。累计SCI他引次数875次,累计Google他引次数1476次,单篇SCI最高引用次数117次,Google最高引用次数143次,H-index=19。获得ICEICT2019、ADHIP2018、CSPS2018、CSPS2017、GSMM 2012、CSQRWC 2011等多个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专利11项,主编材料一部。2019年指导博士生参加“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新兴领域专题赛”获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磁信号分类识别”组冠军。2020年“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9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8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各1项。获得2010-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三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各1项,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2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海军装备专项建设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项目1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防基础重点项目2项,总装创新基金重大项目1项,横向项目7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重点项目1项、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1项,以及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无线电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现由3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9名博士、70余名硕士组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与通信学科研究群体。该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智能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宽带智能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电子和通信对抗、通信信号分选与识别、通信信号波形设计、信息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并拥有多年软硬件及试验平台开发的经验,研制了软件无线一体化通用测试床、无线电磁频谱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无线信道模拟器、可编程通信收发信机、通信信号分选/识别处理器、信息融合处理器、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器等设备。研究团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检索90篇、EI检索120篇,申请专利30项,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11项。近三年科研到款4000余万元,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智能无线电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认知化、网络化,并结合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技术实现的电磁频谱对抗新概念。其核心技术包括终端柔性重构,机器学习,行为建模等。是解决无线电(电台、干扰机、雷达等)复杂电磁环境精确态势感知、实时有效对抗新型认知系统和增强系统可靠性、隐蔽性、抗毁性等问题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中心从“九五”起从事软件无线电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突破实时动态加载,研发可编程收发信机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宽带可重构一体化通用处理平台”可兼容通信、雷达、数据链、电子展、导航等波形功能的实时动态加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中心下设智能态势感知技术、极端频谱智能可靠性传输技术、自适应通信对抗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无线电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现由3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9名博士、70余名硕士组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与通信学科研究群体。该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智能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宽带智能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电子和通信对抗、通信信号分选与识别、通信信号波形设计、信息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并拥有多年软硬件及试验平台开发的经验,研制了软件无线一体化通用测试床、无线电磁频谱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无线信道模拟器、可编程通信收发信机、通信信号分选/识别处理器、信息融合处理器、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器等设备。研究团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检索90篇、EI检索120篇,申请专利30项,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11项。近三年科研到款4000余万元,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智能无线电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认知化、网络化,并结合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技术实现的电磁频谱对抗新概念。其核心技术包括终端柔性重构,机器学习,行为建模等。是解决无线电(电台、干扰机、雷达等)复杂电磁环境精确态势感知、实时有效对抗新型认知系统和增强系统可靠性、隐蔽性、抗毁性等问题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中心从“九五”起从事软件无线电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突破实时动态加载,研发可编程收发信机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宽带可重构一体化通用处理平台”可兼容通信、雷达、数据链、电子展、导航等波形功能的实时动态加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中心下设智能态势感知技术、极端频谱智能可靠性传输技术、自适应通信对抗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s
Papers共 387 篇Author StatisticsCo-AuthorSimilar Experts
By YearBy Citation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no. 4 (2024): 1280-1293
Remote sensingno. 12 (2024): 2251-2251
CoRR (2024)
Cited0Views0EIBibtex
0
0
IEEE Trans. Inf. Forensics Secur. (2024): 3879-3891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no. 8 (2024): 14634-14646
CoRR (2024)
Cited0Views0EIBibtex
0
0
IEEE Internet Things J.no. 13 (2024): 23032-23044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pp.1-1, (2024)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no. 99 (2024): 1-1
Load More
Author Statistics
#Papers: 387
#Citation: 5007
H-Index: 35
G-Index: 64
Sociability: 6
Diversity: 1
Activity: 9
Co-Author
Co-Institution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Data Disclaimer
The page data are from open Internet sources, cooperative publishers and automatic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AI technology. We do not make any commitments and guarantees for the validity, accuracy, correctness, reliability, completeness and timeliness of the page data.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by email: 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