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报道”并不科学:那些媒体故事比科研论文跑得更快
浏览量: 351
时间: 2020-07-02 09:25
关键词: 科学报道,预印本,期刊论文
【导读】在当前时局紧迫的大环境下,科学家们正尽快了解这种病毒、这种疾病以及如何防止人们死亡;卫生官员正尽快制定健全的公共卫生措施,避免社会负担过重或经济停滞;而记者们正筋疲力尽地试图尽快报道这一切。但是,这不停加速的一切不得不令人担忧,因为很多科研报道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验证。事实上,许多发表出的文章根本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基于数据和调研方法推测得出的主观结论,而文章中的相关数据和调研方法描述也都十分隐晦。
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冠状病毒疫情发展成全球大流行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感受到,科研和新闻报道都在高速更迭。相应地,科研周期和新闻周期也不断加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据米尔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的数据,目前至少有 254 种治疗方法和 172 种疫苗正在试验中,其中一些还在开发中,比如一种叫作 PAC-MAN 的抗病毒新疗法,主要采用了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
一些本来已经销声匿迹的药物也再次获得了新生,比如瑞德西韦。本来瑞德西韦只是最初在治疗患有 SARS 和 MERS 的动物时表现出了效用,而在随后的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实验中并没有起到效果。现在,瑞德西韦又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被大众风味“神药”。
不断增长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让研制出有效药物、阻止新冠病毒再次传播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紧迫,同时,媒体也顶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对这些事态发展的蛛丝马迹进行着实时报道。
一些科学家们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持乐观态度,他们大多认为,新冠疫苗在明年就可研制成功,这也使大众看到了希望。然而事实上,疫苗的开发通常需要几年或几十年,而不是几个月。曾有学者提出质疑,因为在现有的文献和科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们对疫苗的研发进展可以持乐观态度。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与新冠相关的内容报道,都是以新闻发布或预印本报告的形式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没有经过独立的科学审查。事实上,尽管科学界以及医疗界对疫苗研发持有高涨的热情,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已发表的人体试验疫苗研究——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的 CanSino Biologics 公司。
毫无疑问,在这种时局紧迫的大环境下,速度至关重要。科学家们正尽快了解这种病毒、这种疾病以及如何防止人们死亡;卫生官员正尽快制定健全的公共卫生措施,避免社会负担过重或经济停滞;而记者们正筋疲力尽地试图尽快报道这一切。
同样,科学家们和记者们也对于这不停加速的一切表示担忧,因为很多科研报道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验证。事实上,许多发表出的文章根本不是研究,而是基于数据和调研方法推测得出的主观结论。而文章中的相关数据和调研方法描述隐晦,从而加大了验证难度。这让关于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都蒙上了一层迷雾。
新闻稿、预印本和期刊论文的区别
新闻稿、预印论文和已发表论文都有不同的目的,对科学家和记者来说,它们的分量也不同。
“新闻稿是为了让你的机构、你的客户、你的研究人员、你的产品、你的药品公司和相关产品看起来尽可能完美,从而可以说服记者来报道它,” 资深的健康新闻记者和出版人、HealthNewsReview.org 的创始人 Gary Schwitzer 解释道:“因为它是由推销产品的人写的,所以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预印本是研究人员和学者在向期刊提交研究报告之前,把论文放在预印本服务器上,从而来获得同行的反馈。在这次大流行期间,至少有两个预印本平台机构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卫生科学领域的 medRxiv 和生物学领域的 bioRxiv。
RetractionWatch.org 联合创始人、纽约大学医学新闻学教授 Oransky 也表示:“预印本机构在新冠病毒相关领域——笼统来讲,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一项真正完整的研究,理论上是需要刊登在可靠科学杂志上的。而发表的前提,就必须要这项研究经过一个叫做“同行评审”的过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病理科助理教授凯特·格拉博夫斯基(Kate Grabowski)将“同行评审”过程称为“审核论文的多双眼睛”。虽然同行评审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但它通常可以综合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许多人的专业知识。
“我认为这(同行评审)是发现潜在错误的重要一环。通常,当我们提交论文的时候,它们就像草稿,然后可能会被修改(几次),直到它们变得更加严谨准确,”Grabowski 说:“这个过程是“反复的”。然而,预印本论文的大量涌现让新闻中报道的科学研究,多多少少跳过了同行评审的环节。
总之,在过去几个月里,科研新闻加速迭代的情景让我们看到,通向坚实的科学的道路可能充满泥泞,还外加减速带、盲点和急转弯。如果你不小心,有时那条路会把你直接引下悬崖。
穿着“科学”的外衣售卖故事
下面是几个最近的例子,说明新闻里的“故事”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真正的科学审查流程部分被分割开来,并企图利用所谓的科学蒙蔽大众的:
羟氯喹:
作为特朗普亲自推荐的“抗病毒神药”,本来用作抗疟疾的羟氯喹可谓是一夜成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特朗普总统宣扬其好处的时候,有一份法国研究人员的预印本报告最初于 3 月 20 日发布在网上,证明了羟氯喹药物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 Oransky 的撤回观察网站记录,该研究仅仅涉及 42 名患者,并且由于数据混乱、方案糟糕、没有明确说明所有患者的结果而受到广泛批评和质疑。4 月 3 日,该论文的出版单位,国际抗菌化疗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ntimicrobial chemistry)发布通知称,“这篇文章不符合该学会的预期标准。”
5 月 11 日,又一项关于羟基氯喹的研究出现在 medRxiv 上。9 天后,这项研究也被撤回。摘要中现在有一份声明:“作者撤回了这份手稿,不希望它被引用。由于对羟基氯喹的争议和他们的研究的回顾性质,他们打算在同行评审后修改手稿。”
不幸的是,这些对于预印本的撤回都没有阻止对该药的大肆宣传,羟氯喹的销量不断飙升,使用该药有效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反而买不到羟氯喹。随着对该药物发表的更深入的研究最终开始出现,研究证明羟氯喹既不能预防也不能用于 Covid-19 的治疗,而且它对某些患者具有潜在危险。
地塞米松:
最近,关于常用类固醇药物地塞米松的研究结果首先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这让那些想要看到相关数据基础的研究人员扑了个空。
对此,哈佛大学卫生专家阿希什·贾哈博士在推特上写道:“首先,这是目前流感大流行的一个特点,大多数发现都是通过新闻稿公布的,几乎没有数据提供背景;其次,如果事实证明这是真的,那真是个好消息。”
与羟基氯喹不同,地塞米松的研究结果似乎是站得住脚的。根据预印本发表的早期研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该研究将于下周发布。然而,在真正完整严谨的实验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仍然要看它是否能经受住同行审查的严格考验。
MODERNA:
MODERNA 是竞争激烈的冠状病毒疫苗生产公司之一。该公司发布了一份新闻稿,报告了产品疫苗在第一阶段的部分试验结果,这在华尔街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贝勒医学院传染病和疫苗研发方面的权威专家彼得·霍特兹博士对外表示,他发现 Moderna 的新闻稿“无法解释”,因为“它没有包含任何数据”,所以基本上,这是观点。”
面对质疑,Moderna 发表了一份声明:该公司与 NIAID 合作,正确描述了 NIAID 提供的中期数据。Moderna 还在随后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希望 NIAID 及其科学合作伙伴在未来公布试验的全部数据。
Moderna 提到的疫苗是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该研究所的负责人是 Anthony Fauci(福奇)博士。Fauci 经常提到疫苗进入第一阶段试验的速度。他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
他进一步补充说,“鉴于我们需要在不牺牲安全或科学诚信的情况下尽快采取行动,联邦政府与多家这样的公司合作。”并说,“你猜怎么着?我们要快速行动,我们要假设我们会成功。如果是的话,我们已经省了好几个月了。如果不是,我们唯一失去的就是钱。但拖延接种总比失去生命好。”
Fauci 博士对研究的疫苗持乐观态度,但也对早期公布的结果感到失望。“我不喜欢这样,”他在 STAT News 的采访中说道。“坦率地说,我们更愿意做的是等到我们有了整个第一阶段的数据——我听说这和他们展示的数据很相似——然后在一个有信誉的期刊上发表,展示所有的数据。但是公司,当他们像其他所有公司一样看这些数据时,他们便说,哇,这太令人兴奋了。让我们赶紧发布一份新闻稿吧。”
事实上,当谈到疫苗竞赛时,尽管你可能已经从 Moderna 或牛津大学或者其他类似的疫苗报道中看到了疫情过去的希望,但请记住:目前,只有一项研究发表在了《柳叶刀》上。
“试图通过新闻发布来研究科学,而不借助传统期刊或预印本……普遍导致误解,在科学中没有位置。生物技术公司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是在为他们的股东,他们是在为他们的投资者写作,但是他们是以一种无视其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方式进行的,需要停止。”沮丧的科学家 James Heathers 抱怨道。
他也在推特上直言:“新闻发布的科学只是撒上点数字的故事。就只给了我们一张该死的废纸。”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受到侵蚀
事实上,这些追求速度的科研或新闻报道不仅仅是迷惑大众,煽动不实言论这么简单。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特别是当错误被揭露或论文被撤回时,公众的信任就会受到侵蚀,人们开始怀疑科学。
“这就像是鞭打,”Oransky 说,“否定了一个我确信的事物,我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如今,这种“鞭打”几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因为这种不断质疑迭代正是科学在特殊的新冠疫情中前进的方式。
更让人困惑的是大量的研究结果。Grabowski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 COVID-19 的资助组合进行了估计,迄今为止,新冠相关的研究文章已经积累了约 35,000 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Grabowski 领导了一个约 50 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新冠病毒研究团队,负责策划和评论新兴研究。她估计他们每周要筛选 1500 到 2000 篇文章,总共浏览了 1 万多篇,发现其中有些是珍宝,有些是垃圾。
Grabowski 说:“我想说的是,确实有一些优秀的研究是在一个非常快的时间框架下进行的。看到科学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真是令人惊讶。我想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
这么多的研究正在进行,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尽管事实是这么多的工作都是通过新闻稿和预印本出现的。科学家们能够尽早地宣布自己的工作进展,这样其他科学家就可以参与研究,我们或许就可以更快地了解情况——这是件好事。
“但事实上,我们平等地对待一切,就好像一切……受到同样程度的审查——这就是问题所在。”Oransky 表示。
Schwitzer 警告记者和那些传播信息的人,要花时间把事情做好。我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报道的很多事情,但并不需要以惊人的速度无休止地进行报道,”他补充说,“文字很重要,但数据更重要。”
Oransky 说:“我认为阅读、观看、聆听的人不应该仅仅根据他们所阅读的一篇报道就做出任何决定,无论是一项研究还是一项研究的新闻报道。”
“特别是如果新闻报道并没有把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放到背景中,没有解释我们仍然不知道的事情时,我们应该保持着质疑态度。”
资料来源:
Correspondent, D. S. G., CNN Chief Medical. (n.d.). Science by press release: When the story gets ahead of the science. CNN. Retrieved June 30, 2020, from https://www.cnn.com/2020/06/27/health/science-by-press-release-gupta/index.html
往期回顾:
全网免费 | 铸视发布可视化内容智能平台,一键自动生成你的数据故事!
[关于转载]:本文为“AMiner”官网文章。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AMiner”官网。谢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