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前和术后暗视下瞳孔变化的临床研究

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2008)

引用 23|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测量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及术后在不同光适应状态下的瞳孔大小,了解其瞳孔大小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红外瞳孔测试仪的亮刺激和暗刺激模式分别测量120例(240眼)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的瞳孔大小,记录瞳孔面积,每个刺激模式测量3次,取平均值。按术前近视程度不同将240眼分为高度、中度、低度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瞳孔直径大小及面积进行比较。结果亮刺激模式下测量的术前和术后瞳孔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36.64±5.54)mm2(21.58~54.47mm2)和(34.47±5.49)mm2(22.38~46.78mm2),术前和术后瞳孔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6,P<0.01)。术后1个月时各组瞳孔面积均数都较术前小,但低度近视组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高度近视组2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前屈光不正程度越高,术前和术后瞳孔面积的差值就越大。同样的趋势见于瞳孔直径的变化。结论屈光状态可能在调节瞳孔大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的结果提示LASIK术前根据暗视下瞳孔大小设计手术切削区是安全、可靠的。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ASIK,pupil,myopia,computerized infrared pupillomete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