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口腔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2006)

引用 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2例口腔鳞癌、25例癌前病变及40例正常对照人群唾液、血液、组织中HHV-6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鳞癌组HHV-6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0%、56.0%、72.0%,在血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2.5%、48.0%、57.3%,总阳性率为47.5%、56.0%、80.5%,趋势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HHV-6检出率唾液普遍高于血液,在正常组和鳞癌组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癌组织中HHV-6检出率(78.95%)显著大于癌旁正常组织(10.53%),具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HHV-6的阳性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唾液腺是HHV-6长期潜伏和增殖的部位,唾液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HHV-6的激活/再感染发生在黏膜病变的早期,其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能直接参与了细胞癌变的过程。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linical Significance,HHV-6,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