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抑螺防病林林分内钉螺种群分布特点的研究——以安庆市大观区沿江滩地为例

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

引用 23|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运用不同调查方法对安庆沿江滩地杨树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等5个植被类型区的钉螺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钉螺样本的形态指标和阳性率,以及对其与已采取的灭螺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成熟杨树林地、中龄杨树林地均无钉螺分布;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螺口密度分别为4只/0.11m2、5只/0.11m2、7只/0.11m2。(2)杨树幼林地、江滩草地、芦苇丛所获钉螺样本的阴阳性检测,没有被血吸虫感染,均为阴性。(3)江滩营造抑螺防病林是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及人工控制钉螺种群密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Schistosomasis-prevention forests,Positive rates,Oncomelania hupen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