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例OMOM胶囊内镜回顾性分析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2021)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UCS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E小肠病变检出和诊断情况、全小肠检查完成情况及UCS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CE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4.2%(120/187),小肠病变诊断率为35.8%(67/187),CE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小肠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均明显高于腹痛、腹泻患者(P<0.05);CE小肠检查完成率89.3%(167/187).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住院、小肠糜烂/溃疡、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对UCSE有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延长的GTT、SBTT是UCS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87例患者进行分析,胆汁反流、检查前服用山莨菪碱患者GTT显著延长(P<0.05),对167例完成全小肠检查患者进行分析,年龄≥55岁、住院患者SBTT显著延长(P<0.05);GTT超过2 h患者UCSE的可能性是GTT≤30 min患者的8.667倍(95%CI:2.350~31.962,P=0.001).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特别是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检查前不应服用山莨菪碱等可能引起患者胃轻瘫的药物,对胆汁反流、≥55岁、住院的患者应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胶囊在胃或小肠内运输缓慢时采取适当干预方式,争取让CE 2h内进入十二指肠,提高胶囊内镜小肠检查完成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