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2011)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2例(TOI分型为T2型).其中齿状突骨折19例,新鲜性17例,陈旧性2例;横韧带断裂5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异常8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5~13分,平均8.38分;骨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平均9.15 mm.32例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后路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32例患者经颅骨牵引后复位,共置入螺钉128枚,手术时间平均1.5 h,出血量平均300 ml,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SAC平均14.86 mm;术后1年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6分,评分改善率为71.70%.X线、螺旋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松动或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寰枢椎后方植骨于术后3~6个月获骨性融合,1例未植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正常.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寰枢椎提供坚强的三维固定,可直视下置钉,术中复位、融合率高,安全有效,是牵引复位不稳定型寰枢椎脱位的理想治疗方法.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