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地区磷酸哌喹和磷酸咯萘啶治疗恶性疟的效果观察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P lasmod ium falci pa rum)对磷酸哌喹和磷酸咯萘啶药物的敏感性,为当地制定恶性疟药物治疗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缅甸拉咱市镜检确诊为单一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现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磷酸哌喹(piperaquine)和磷酸咯萘啶(pyronaridine)治疗.参照WHO推荐方案,于服药第0、1、2、3、7、14、21和28 d检测原虫密度,并观察患者症状、体温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应用SPSS 23.0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 共收治恶性疟病例66例,其中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40例.成功测定病例37例,占92.5%(37/40),平均年龄17.6(4~48)岁;7例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占17.5%(7/40).A组治愈率为72.2%(13/18),具有磷酸哌喹抗性的病例在临床治愈(ACPR)、晚期原虫治疗失败(LPF)、晚期临床失败(LCF)和早期治疗失败(ETF)中占比分别为22.2%、5.6%、16.7%和5.6%,其抗性程度主要是二级抗性(RⅡ),占88.9%;三级抗性(RⅢ)占11.1%;B组治愈率为68.4%(13/19),具有磷酸咯萘啶抗性的病例在临床疗效ACPR、LPF、LCF和ETF中占比分别为21.1%、5.3%、26.3%和0,抗性程度主要是二级抗性(RⅡ),占90.0%、一级抗性(R I)占10.0%.A、B两组中出现LPF、LCF和ETF的病例均为药物抗性病例,除B组1例LPF病例的抗性为RI外,其余病例的抗性均为RⅡ.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显示,两种药物药效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r=0.568,P<0.05). 结论 磷酸哌喹和磷酸咯萘啶对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治疗效果良好,建议缅甸边境地区相关部门应加强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监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