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表达变化研究

Sichu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edition(2016)

引用 22|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变化规律并探索其与组织学、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关系.方法 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依据突触素检测时间,分为损伤后2周、4周、8周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6只.其中3个损伤组通过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损伤后24 h、2周、4周和8周时通过CT检查观察其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影像学变化,对照组不作损伤处理.同时检测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形态学及影像学变化,并分别于2周、4周、8周使用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观察受伤后大鼠脑组织突触素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提示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HE染色提示实验组大鼠受伤24 h出现脑细胞水肿、坏死.另外尚可见局部的充血,受伤后2周后出现脑溶解性液化及坏死,而受伤4周及8周后除可见明显组织缺损外,无明显组织学变化.CT检查提示实验组大鼠术后24 h呈现全脑明显的低密度影,此后脑组织低密度灶的区域及程度开始减轻,至受伤后2周低密度影已经明显减退,受伤后4周及8周时脑损伤已经不明显,仅可见骨窗缺损.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均提示突触素表达于2周下降,第8周略有上升.结论 成功建立了Feeney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在受损急性期呈现下降,持续至脑损伤后第8周开始恢复.突触素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关.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nimal model,Brain trauma injury,Histopathology,Radiolog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