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状况调查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5)

引用 1|浏览4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厦门市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隐匿性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于2006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1~59岁4 437名户籍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问卷收集其基本信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和肝病史等信息.采集的血清标本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采用多区段巢式PCR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标本进行HBV-DNA检测,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基因型分析和HBsAg“a”表位关键性氨基酸突变分析.血清HBV-DNA检测阳性但HBsAg阴性定义为HBV隐匿性感染.结果 4 437名研究对象中,482例HBsAg阳性,3 955例HBsAg阴性.HBsAg阴性者中27例HBV-DNA检测阳性,隐匿性感染率为0.68% (27/3 955).27例隐匿性感染者中有16例为基因B型,11例为基因C型;其中,有9例感染者中发现了3种能影响HBsAg“a”表位构象的氨基酸变异(M133T、T140I、G145R).在482例HBsAg阳性者中,312例S区成功测序.隐匿性感染者中基因C型感染率(40.74%,11/27)、疫苗接种比例(62.96%,17/27)、HBsAb阳性率(51.85%,14/27)、“a”表位关键性氨基酸突变的比例(33.33%,9/27)均高于HBsAg阳性感染者[22.76% (71/312)、13.78% (43/312)、0.32% (1/312)、0.99% (31/312);x2值分别为4.29、41.26、156.00、13.07,P值分别为0.038、<0.001、<0.001、<0.001].而隐匿性感染者的年龄[(18.3±16.2)岁]低于显性感染者[(34.4±11.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7,P<0.001);HBeAb阳性率(11.11%,3/27)、HBcAb阳性率(62.96%,17/27)均低于HBsAg阳性感染者[74.36% (232/312)、98.40% (307/312);x2值分别为46.74、73.78,P值分别为<0.001、<0.001].结论 厦门市自然人群中隐匿性感染者C基因型感染率、疫苗接种比例、HBsAb阳性率及“a”表位关键氨基酸突变比例高于HBsAg阳性感染者;年龄、HBeAb阳性率及HBcAb阳性率低于HBsAg阳性感染者.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