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6)

引用 1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户籍和现住址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20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动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的差异;采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拟合模型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5年共收集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15 862例,其中流动病例54 714例(46.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流动病例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2.0%(1 335/3 182)上升到2015年的47.9%(15 623/32 610) (x2=130.93,P<0.001).户籍为东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3 580例,其中89.8%(12 201例)在东部地区内流动,户籍为中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26 088例,其中52.0%(13 570例)流动到东部地区,户籍为西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4 106例,其中30.5%(4 298例)流动到东部地区.52 627例(96.2%)流动病例的现住址位于城市地区,其中40.8%(21 452例)户籍为农村地区者流动至城市地区,58.4%(30 722例)在城市地区之间流动.病例诊断后每年仍有部分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08年报告流动病例1 335例,在2009年其中16.9%(225例)的流动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15年仅有5.7%(76例)发生变化.分别与<25岁、初中及以下、已婚者相比,25~49岁、高中以上、未婚者流动可能性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1.30(1.26~1.34)、1.68(1.64~1.73)、1.95 (1.87~2.02);与HIV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患者流动可能性较低,OR(95%CI)值为0.71 (0.69~0.74);与户籍地区为农村者相比,城市者流动可能性较低,OR(95%CI)值为0.63 (0.61~0.65);与户籍地区为东部地区者相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者流动可能性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84(0.73~0.97)和0.75 (0.64~0.87);与户籍地区人口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者相比,人口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者流动可能性较低,OR(95%CI)值为0.77(0.69~0.87);与户籍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者相比,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者流动可能性较低,OR(95%CI)值为0.70(0.62~0.79).结论 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的流动病例数量上升;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状态、户籍地区及其人口数、经济状况是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