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2013)

引用 1|浏览2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mg地塞米松,连续5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d(72.45%)、第16d(67.4%)、第24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NOD-SCID mice,SCID mice,Babesia microti,BALB/c mic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