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中国球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2019)

引用 3|浏览4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总结中国球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球孢子菌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误治.方法 以"Coc-cidioidomycosis"联合"China"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以"球孢子菌病"联合"中国"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共检索文献23篇,获得资料相对完整的中国粗球孢子菌感染患者32例.加上201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患者1例,共33例.分析33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感染部位、 临床表现、 既往病史及接触史、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特征.结果 33例患者中,7例(21.2%)发病前到过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域,6例(18.2%)起病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24例(72.7%)呼吸系统受累,6例(18.2%)皮肤受累,3例骨骼受累,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角膜及胃受累各1例;8例(24.2%)为多系统受累,其中3例死亡.14例表现为各类肺部结节,5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实变影及空洞各4例,胸腔积液3例,多发斑片影及团块影各2例.28例于受累组织病理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3例于脓液、 渗出物或胸水涂片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4例于痰、 脓液及组织培养后见球孢子菌菌丝及孢子,仅有2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20例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13例全身或局部应用了两性霉素B,8例针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1例应用丙种球蛋白.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存在可造成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1例为婴儿;其余患者病情均在相应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球孢子菌病及早诊断,合理用药,预后一般较好.多系统受累和免疫抑制是球孢子菌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足量、 足疗程用药,警惕疾病急速进展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hina,coccidioidesimmitis,coccidioidomyco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