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宏条形码分析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的食性

Biodiversity Science(2019)

引用 9|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作为中亚和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雪豹(Panthera uncia)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了解雪豹的食性组成和变化对于理解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雪豹食性分析多基于对其粪便中食物残渣的形态学鉴定,但准确度受人员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邛崃山脉位于雪豹分布区东南缘,该区域的雪豹种群规模小且相对孤立,研究匮乏.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在邛崃山脉的卧龙国家级保护区采集疑似雪豹粪便样品38份,首先提取粪便DNA,并扩增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物种鉴定,确定其中22份为雪豹粪便样品.随后,利用脊椎动物通用引物和雪豹特异性阻抑引物扩增粪便DNA中的食物成分,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雪豹食性构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卧龙地区雪豹最主要的食物,在67%的样品中均有检出.家牦牛(Bos grunniens)在33%的样品中出现,也在雪豹食性中占较高比例.此外,鼠兔(Ochotona spp.)和鸟类也在少量样品中发现.可见,野生猎物是卧龙地区雪豹的主要食物资源;与大世界大多数其他地区的雪豹食性相同,野生大型有蹄类是雪豹最重要的食物.然而家畜(牦牛)在卧龙雪豹食谱中有相当高的占比,显示该区域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由雪豹捕食散养家畜引起的人兽冲突问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