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P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变化及意义

Zhonghua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20)

引用 2|浏览1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观察组)的凝血资料,并以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及血浆vWF:Ag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病情程度HELLP综合征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纳入HELLP综合征患者65例,正常妊娠晚期者65例,两组均为育龄期妇女,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②两组Fib、D -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Fib、D -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ib(g/L):4.94(4.76,5.85)比3.58(2.97,4.14),D -二聚体(mg/L):3.34(2.55,4.32)比1.72(1.29,2.08),均 P<0.05〕,AT较对照组明显减低〔62.00(49.00,73.00)%比97.50(90.75,107.00)%, P<0.01〕,而两组PT、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此外,观察组血浆vWF: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16.50(467.20,563.00)%比246.45(189.95,274.10)%, P<0.01〕。③依据血小板减少情况,65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中轻度〔血小板计数(PLT)>100×10 9/L〕 26例,中度〔PLT(50~100)×10 9/L〕 22例,重度(PLT<50×10 9/L)17例。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轻、中、重度患者D -二聚体、Fib、vWF:Ag水平均显著升高,AT均显著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 -二聚体(mg/L):2.63(2.60,2.73)、3.15(2.55,3.73)、3.84(3.52,4.23),Fib(g/L):4.23(4.06,4.47)、4.72(4.34,5.04)、5.43(5.14,5.76),vWF:Ag:465.20(437.20,495.40)%、500.10(472.40,534.50)%、543.50(521.30,563.00)%,AT:67.50(61.60,78.00)%、63.70(53.30,70.40)%、54.40(44.00,61.20)%,均 P<0.05〕。 结论:HELLP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高凝状态,外周血vWF:Ag水平过度表达,从而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减少,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