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18F-FDG PET/CT征象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16)

引用 2|浏览3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18 F-FDG PET/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有椎体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的125例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男70例,女55例,平均年龄44.3岁,其中研究组(脊柱结核)32例,50个病灶,对照组(其他疾病)93例,150个病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LR法,筛选出对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PET/CT征象,并计算这些征象及其组合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优势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椎旁“冷脓肿”(优势比20.790)、存在放射性“冷区”(10.528)、椎间盘病变(5.394)、连续椎体受累(3.493),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22.0% (11/50)、99.3%(149/150),70.0% (35/50)、90.0%(135/150),82.0% (41/50)、83.0%(125/150),82.0%(41/50)、78.0%(117/150).脊柱结核多出现2种及以上的征象,“连续椎体受累+椎间盘病变”最多见,其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0% (39/50)和88.7%(133/150),“连续椎体受累+椎间盘病变+存在放射性‘冷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8.0% (29/50)和96.0% (144/150),4种征象同时出现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4.0% (7/50)和100%(150/150).结论 回归分析表明,18F-FDG PET/CT诊断脊柱结核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为:椎旁“冷脓肿”、存在放射性“冷区”、椎间盘病变、连续椎体受累,多数征象及其组合对诊断脊柱结核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