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2018)

引用 8|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315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切片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指标:(1) KRAS基因检测情况.(2) 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4)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多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四分位距)表示,两者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KRAS基因检测情况:315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均成功完成检测,其中KRAS基因野生型172例,KRAS基因突变型143例(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患者80例、第2号外显子13号密码子突变患者24例、其余位点突变患者40例,其中第2号外显子12号和13号密码子同时突变患者1例;错义突变141例、无义突变2例).KRAS基因突变位点中,点突变以p.G12D和p.G13D为主.(2) 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分别为:近端结肠34例、远端结肠48例、直肠90例,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分别为:近端结肠44例、远端结肠27例、直肠7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38,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15例结直肠癌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8个月.172例KRAS基因野生型、80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24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3号密码子突变、40例KRAS基因其余位点突变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1.0%、27.4%、26.3%、48.2%,4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40,P<0.05).(4)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543,95%可信区间:1.050~2.265,P<0.05).结论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在第2号外显子12号和13号密码子,其中点突变以p.G12D和p.G13D为主;KRAS基因突变情况可能与肿瘤部位有关;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2号密码子突变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