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突的影响因素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 Ophthalmology(201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描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前突并探讨影响其前突程度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行LASIK手术患者82例(通过3年的观察,无一例出现圆锥角膜),其中男38例,女44例,年龄18~44岁,平均(24.2±5.5)岁,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OrbscanⅡz、Goldman眼压计、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这82眼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眼压以及角膜厚度.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①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缩短(113.32±66.87) μm,平均前突(71.97±28.70)μm,术前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差为(0.93±0.54)D.②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都有不同程度轻微前突,其程度与术前眼压呈正相关(r=0.461,P<0.01);与术后角膜瓣下残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r=-0.453,P<0.01).③在36个月观察中,无一例发生角膜扩张,但术后角膜后表面都不同程度向前突出.结论 角膜后表面前突是LASIK术后角膜变薄的必然反应,其程度与术前眼压呈正相关,与术后角膜瓣下残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