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患儿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研究和耐药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9)

引用 5|浏览3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在急性腹泻患儿(<5岁)中的分布、流行状况以及耐药性.方法 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共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684例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培养后分离鉴定常见病原菌,鉴定为大肠埃希菌的菌落用PCR法扩增毒力基因,检测DEC感染情况;所有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均同时采用血清凝集法进行血清学鉴定.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149株致病菌,分离率为21.7%;其中DEC 54株,居第2位,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最常见的毒力基因型别是EPEC,占50%(27/54),其中非典型EPEC占77.8%(21/27),典型EPEC占22.2%(6/27);其次是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20.4%(11/54)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14.8%(8/54),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均为3.7%(2/54),混合型占7.4%(4/54).多重PCR与单重PCR一致性为17/18;27株EPEC菌株,仅有11株(40.7%)血清凝集试验阳性.DEC对一线药物(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超过50%(27/54);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5株(9.2%)DEC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结论 DEC耐药现象严重,一线药物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可能不再适合DEC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此外,相对高效的碳青霉烯类也出现了耐药.需加强对DEC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