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4)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生物学重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枢椎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2009年至2013年,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保留齿突的手术方案治疗5例枢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后入路采用跨C2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颈椎,然后前方采用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角入路显露病椎,对病椎骨壳相对完整者(3例)行骨壳内病灶刮除,植入β-TCP人工骨颗粒,颈椎稳定性好者可不予前路内固定;对病椎骨皮质已破坏者(2例)行椎体次全切除,取自体髂骨将髂骨修整为大致骨缺损形状,植于骨缺损处与齿突、C3椎体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均行病椎三维适形放疗,并给予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6个月.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复查时均行X线、三维CT及MR检查,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生物学重建是否愈合、颈椎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肿瘤均未复发.3例骨包壳完整植入β-TCP人工骨颗粒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见植骨颗粒边界及内部结构模糊,术后12个月可见植骨中心区域植骨颗粒融合成片;2例取髂骨结构植骨的患者,术后6个月可见植骨块和齿突及C3椎体融合,术后12个月达到完全愈合.5例患者术后3个月,颈枕屈伸功能基本正常,颈椎旋转度大约为正常颈椎旋转度的60%,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缓解.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和进食疼痛感,考虑为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及食道所致,给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枢椎骨巨细胞瘤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行病灶内刮除或椎体肿瘤分块切除、生物学重建植骨内固定,并辅助放疗及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齿突骨皮质未破坏者可保留齿突,进而保留枕颈功能.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xis,Giant cell tumor of bone,Bone transplant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