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三种无创免疫监测技术的应用

Chinea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201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肌内心电图、组织多普勒超声及外周血多基因表达等三种无创监测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监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10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使用心肌内心电图、组织多普勒超声、外周血多基因表达等三种无创监测技术监测排斥反应.术后1、3、12个月,或发生临床排斥症状,或以上无创监测技术结果高度怀疑排斥反应时常规进行心肌活检.根据心肌活检结果将受者分组,进行组织多普勒超声监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活检证实排斥反应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16个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心肌内心电图监测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99.2%,阳性预见率为70.0%,阴性预见率为99.8%.常规超声仅在心脏功能明显降低时发现异常.组织多普勒技术监测时,Ⅰ级、Ⅱ级及Ⅲ级排斥反应各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Ⅱ级及Ⅲ级组与0级、Ⅰ级组比较,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舒张早期时间(Tem)显著减少(P<0.05).发生排斥反应时,7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整联蛋白α4、他克莫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型的表达上调,血小板因子4、整联蛋白αM、转化生长因子β1和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U的表达下降.结论 心肌内心电图的阴性预见率较高,可作为无创、方便、安全的排斥反应监测技术,并可避免多次活检;常规超声技术监测排斥反应的敏感度较低,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相关性更好,其中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Tem、Sm、收缩早期时间(Tsm)是早期检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监测多种排斥反应相关基因的整体变化趋势,可为机体免疫状态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几种无创监测技术在监测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