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专业检验报告适当性全国室间质量调查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5)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国临床血液专业“检验报告适当性”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我国检验报告质量。方法采用解释性能力验证计划模式,向1120家全国临床血液(包括血液常规和凝血试验) EQA参加实验室统一发放电子和纸质调查表,要求各实验室回顾统计2012年临床血液检验报告总数及六类质量指标发生时影响的检验报告数,通过本研究开发的网络回报和反馈平台回报结果。六类质量指标为:报告延迟率、仪器与LIS数据不一致率、报告与申请不一致率、报告送达错误率、报告召回率、报告更改率。以率(百分数)和西格玛(σ)度量两种方式评价质量指标,并以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和Kruskal-Wallis Test分析影响检验报告适当性的潜在因素。结果共回收609份调查结果,回收率为54.38%。大部分实验室六类质量指标的σ都高于4,其中报告延迟的发生概率最高,其主要原因为仪器故障。三甲医院和通过ISO 15189认可的实验室报告适当性较优,检验申请方式、报告生成方式、报告传送方式对六类质量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呈电子方式(电子申请、电子报告、电子传送)优于纸质方式。六类质量指标在各部门间的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各级临床实验室检验报告适当性水平不一,实验室应制定分析仪器故障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指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需长期开展,通过内部纵向监测和外部横向监测比较,识别自身临床检验报告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提高实验室检验报告适当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32-636)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