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切除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5)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BC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BCMs切除术17例,均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16例联合行功能神经导航,最近4例还行第四脑室底脑干核团描记.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功能神经导航对手术的指导意义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成功行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监测脑干功能;16例成功根据术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锥体束和感觉束,进行术中功能神经导航;4例采用脑干核团描记技术成功描记到面丘.术后平均随访期为37个月,证实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1例.至随访期结束,KPS评分较术前改善10例,保持原状6例,下降1例.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或同术前持平13例,出现新的面瘫2例,动眼、外展运动障碍1例,肢体麻木1例.结论 术前功能神经导航可以实现精确和详细的脑干白质纤维束的可视化,有助于协助制定手术方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在术中对脑干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并为第四脑底面颅神经核团的位置及功能保护提供客观依据.两者的联合应用可增加BCMs手术的安全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