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呼吸控制结合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2010)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科达公司主动呼吸控制(ABC)系统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行性.方法 29例Ⅱ~Ⅳ期未能手术的NSCLC患者分别在自由呼吸(FB)状态和ABC控制下行CT扫描,并在两个重建图像序列中按同样条件分别设计FB和ABC后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选择屏气触发方式为吸气后屏气,触发阈值设定为呼吸曲线峰值的80%,每次最长屏气时间为25 s.上叶病灶计划靶体积(PTV)为临床靶体积(CTV)外放0.6 cm;中下叶病灶PTV为CTV外放1.0 cm.采用3~5个野进行共面适形治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个计划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V、PTV、双肺体积(V_(lung))、双肺V_(20).和平均肺剂量(MLD).近期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疗后客观效果评分.正常组织急性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TC3.0标准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使用ABe技术后GTV、CTV、PTV均较FB技术有一定缩小[36.35 cm~3:31.40 cm~3(t=9.70,P<0.001)、82.33 cm~3:70.83 cm~3(t=8.19,P<0.001)、230.73 cm~3:197.59 cm~3(t=5.72,P<0.001)],双肺V_(20)、MLD均低于FB技术[21.66%:18.76%(t=11.16,P<0.001)、1329.07 Gy:1143.14 Gy(t=13.24,P<0.001)].总有效率为64%(18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分别为68%(19例)、18%(5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1、2级分别为82%(23例)、7%(2例);骨髓抑制发生率1、2、3级分别为57%(16例)、25%(7例)、14%(4例);急性心脏损伤1、2级分别为86%(24例)、14%(4例).结论 ABC的临床应用可行,靶区定位更为精确,可减少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从而减少放射副反应的发生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