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突旁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9)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床突旁动脉瘤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置入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5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测量动脉瘤的大小和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选择合适尺寸的PED置入,必要时填入弹簧圈.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卒中,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脑缺血性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205例患者共229个床突旁动脉瘤,均成功置入PED.其中,对110个动脉瘤单纯行PED置入术,对另119个行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05例患者中,术后18例(8.8%)出现缺血性卒中,187例(91.2%)未出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临床表现、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高、颅内动脉瘤最大径及手术方式均不是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低、ADP诱导的血凝块最大振幅(MA-ADP)高、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术中采用复杂手术技术及手术时间长是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均P <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氯吡格雷抵抗(OR=6.161,95% CI:1.480~25.649,P=0.012)、术中采用复杂手术技术(OR=8.405,95% CI:1.437 ~49.146,P=0.018)及手术时间长(OR=1.011,95% CI:1.002~1.020,P =0.022)是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术中采用复杂的手术技术及过长的手术时间是床突旁动脉瘤PED置入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