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附加染色体异常及t(15;17)的临床意义

Journal of Leukemia and Lymphoma(2019)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附加染色体异常及t(15;17)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初治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染色体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的不同分为附加仅数目改变组(16例)、附加仅结构异常组(14例)、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4例)以及典型染色体组(56例).按照是否含有t(15;17)分为含有t(15;17)组(82例)和不含有t(15;17)组(8例).分析比较各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附加仅数目改变组、附加仅结构异常组、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以及典型染色体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6.3%(9/16)、100.0%(14/14)、25.0%(1/4)和82.1%(46/56),早期的死亡率分别为25.0% (4/16)、0(0/14)、75.0%(3/4)和8.9%(5/56),其中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含有t(15;17)组和不含有t(15;17)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5%(66/82)和50.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 染色体核型同时存在附加数目和结构改变的APL患者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含有t(15;17)的患者完全缓解率较高.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eukemia,promyelocytic,acute,Chromosome aberrations,Additional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Progno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