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因素分解视角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研究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H-P滤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可以划分为9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4.11年,平均波动幅度为6.23%,河南省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仍然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全省粮食生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豫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大,是最主要的余粮区,豫西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单产提升、复种指数提高和耕地面积扩大对粮食增产具有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粮食减产.分地区来看,单产提升和耕地面积扩大积极推动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粮食增产,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豫北、豫东和豫南地区的粮食增产,导致豫中和豫西地区粮食减产,豫东和豫西地区分别因复种指数上升而增产,豫中、豫南地区复种指数略有下降,导致粮食减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