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8年重庆市涪陵区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2019)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涪陵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涪陵区2010~2018年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涪陵区9年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涪陵区的HIV/AIDS病例86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79/10万,年均增长率为15.32%,总体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P<0.01).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3.33∶1.20~59岁报告病例占87.18%,50~岁和≥60岁年龄组年报告病例构成比呈增多趋势(P<0.01).已婚有配偶为主(444例、占51.27%).学历以初中为主(318例,占36.72%).职业以农民(工)为主(230例、占26.56%),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次之(195例、占22.5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18例、占94.46%),其中异性传播(540例、占62.36%),同性传播(278例、占32.10%),异性传播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0.01).新发病例来源以疾控机构检测发现为主(437例、占50.46%),医疗机构次之(406例、占46.88%).筛查检测数逐年上升,阳性检出率先上升后下降.结论 2010~2018年重庆市涪陵区报告病例上升幅度有所下降,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