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丙泊酚降压作用的浓度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2015)

引用 2|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的浓度-收缩压变化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探求以血压为效应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BP)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有益提示.方法 将40例不用术前药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E1组(峰效应时间为74 s)和TE2组(峰效应时间为96 s),每组20例,分别计算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效应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BIS).第1阶段,所有患者均靶控丙泊酚效应位浓度(CE),预设CE所需剂量输注完毕后,设置目标质量浓度为0 μg/mL,待BIS值恢复至≥80;第2阶段,靶控并维持10 min以上.有创血压和BIS值以10 s间隔同步下载,应用NONMEM软件基于S型量效关系模型(收缩压下降效应与丙泊酚浓度间的关系),待估参数包括因丙泊酚产生的收缩压最大下降幅度(Emax)、无丙泊酚作用时的收缩压下降幅度(E0)、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CE (EC50)、ke0BP、浓度-效应关系的斜率(γ).结果 协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将年龄引入药效动力学参数Emax(%),模型显著改善(目标函数改善12.4点,P<0.01),但性别、体重、身高和分组等均不影响任何参数(P值均>0.05).最终参数:E0 =1.73%,Emax(%)=-45.4-0.239×(年龄-50),EC50=2.26 μg/mL,γ=2.01,ke0BP =0.105/min.结论 Emax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为避免延迟性低血压,麻醉诱导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在患者意识消失后维持较慢的给药速度.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