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D12Q2的秦岭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2020)

引用 5|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植被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最客观、最敏感的指示器,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环境的分界线,研究秦岭物候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1—2016年连续16 a的MCD12Q2数据和气候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秦岭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对气候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植被物候始期、末期、生长期长度大体呈现由南到北的纬向分异规律.物候始期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延迟的纬向分布特征,物候末期分布情况与始期大体相反.生长季始期主要分布在第80—110天(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生长季末期均值集中分布在第300—320天(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生长期长度绝大部分在200—240 d之间.(2)16 a间秦岭地区植被物候年际变化的总体特征呈现生长始期具有提前趋势(P>0.05),平均提早0.61 d·(10 a)-1;生长末期具有显著的推迟趋势(P<0.05),平均推迟3.1 d·(10 a)-1;生长期长度年际变化具有延长趋势(P>0.05),平均延长3.7 d·(10 a)-1.(3)生长始期随海拔高度呈现上升线性提前,海拔每升高1000 m,生长始期推迟18 d左右.(4)秦岭地区植被生长始期与3月气温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3月气温每增加1℃生长始期提前2.1 d;生长末期与9月气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9月气温每增加1℃生长始期推迟1.5 d.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地区植被物候及其变化趋势、变化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说明了物候的变化与春、秋季温度密切相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