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0)

引用 4|浏览22
暂无评分
摘要
随着全球人员流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重组变异加快、致病毒力增强,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凸显.笔者阐述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建设背景,总结体系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探索提出对策建议.从不同层面,系统分析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现状.首先,从法规政策、部门职责、国际履约等方面,概述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从监测站点、信息直报、人才队伍、规章制度、监测预警、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7个方面,对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再次,针对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体系建设不健全、资金保障不充分、专业化程度偏低、基础研究不够等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防控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开展广泛科普宣传等5个方面的建议.经过15年的建设,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初步建成,监测站点网络得以设立、监测信息实现网络直报、监测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升、科技支撑力得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监测防控事业发展基础不稳固,工作开展整体水平较低,存在以下问题:①现行法规对此项工作分工不够明确,部分职能交叉环节存在部门职责不表现象.②存在大量监测盲区,国家级监测站覆盖率占我国陆生野生动物聚集分布区不到30%;现有监测站技术水平偏低,主动监测预警能力不足.③中央财政预算投资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地方运行经费和疫情防控经费投入渠道不畅.④一线监测人员约80%为兼职或兼岗,专业人员不足10%;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尚未建立.⑤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不多,公益性和盈利性矛盾未破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是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需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一健康"等理念,明确职责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夯实科技支撑基础.研究建议:①弥补法律漏洞,形成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主管部门职责明确、分头负责的局面;②实施国家级监测站改扩建工程规划,建立陆生野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及公共卫生预警防控体系;③建立科学合理经费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④联合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机制;⑤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
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seases,prevention,surveillance,wildlife-born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