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年广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gB、gE与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2020)

引用 3|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解广西近年猪伪狂犬病(PR)流行情况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gB、gE、TK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于2013 2018年采集广西各地区疑似PR发病猪靶组织714份,进行PRV的PCR检测及病毒分离鉴定,并运用DNAStar、MEGA 6.0等生物学软件对分离毒株gB、gE、TK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显示:样品检测阳性率为24.5%(175/714),共分离获得PRV流行株38株.受检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经典毒株及变异毒株并存,而且以变异毒株为主.广西流行株不同亚群PRV在gB、gE、TK基因上均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特点,与国内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广西流行株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PRV重组毒株,分别为疫苗株gB基因和变异株gE基因重组产生的重组毒株,以及经典株的TK基因被疫苗株(HB98)的TK基因替换而产生的重组毒株.近年广西受检猪场较普遍存在PRV感染,而且PRV流行株以变异毒株为主,可能存在两种不同重组变异形式产生的重组毒株,猪场需重视及实施针对性PR免疫防控计划.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