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New Medicine(2015)

引用 2|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SLE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73例次 SLE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87例次)和无感染组(86例次)。归纳总结87例次 SLE 合并感染的 SLE 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所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治疗方案、时长及结局,比较使用不同种类免疫抑制剂的 SLE 患者感染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SLE 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SLE 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0.7%,53例次(60.9%)的感染发生在病程1年内的初发 SLE 患者中。87例次 SLE 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肺部、上呼吸道和尿路为主,病原体以细菌、真菌居多,使用环磷酰胺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者(P <0.01)。84例次行抗感染治疗,58.6%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时间在2周以内,经抗感染治疗后,80例次(92.0%)的感染得以控制,2例(2.3%)死亡,2例转院,3例患者放弃治疗。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住院时间过长、SLE 疾病活动指数高、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补体(C)3、C4降低、发热、ESR 升高、CRP 升高、血白细胞计数异常以及血清白蛋白过低是 SLE 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 均<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白细胞计数异常、CRP 升高、C4降低以及住院时间过长是SLE 患者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对于 SLE 患者尤其是病程1年以内的初发SLE 患者应高度警惕感染的可能,白细胞计数异常、CRP 升高、C4降低及住院时间过长均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应密切留意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对有感染症状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