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NLR、PLR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China Modern Doctor(2019)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开始与结束时的NLR、PLR与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的NLR与APTT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LR与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NLR、APTT与D二聚体存在明显差异.分组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入院时与治疗结束时的NLR,PLR,APTT和D二聚体均存在明显差异,而预后不良组在两个时间点的NLR与D二聚体无显著性差异,APTT则明显提升.结论 NLR、PLR与凝血指标均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和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