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MEDICAL RECAPITULATE(200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慢性病贫血(ACD)是由慢性炎症、肿瘤、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疾患导致体内铁代谢障碍、骨髓失代偿、红细胞寿命缩短而造成的贫血.AC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ACD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大量骨髓铁贮存在单核-巨噬细胞中,故早年曾被称为"铁粒幼细胞贫血伴网状内皮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因ACD伴随某些慢性感染、肿瘤等,70年代改称为"慢性病贫血".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进展[1],对ACD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本文对ACD发病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