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在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

wf(2016)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即造影阴性者(62例)和早发冠心病组(年龄男≤55岁,女≤65岁,共244例)比较组间差异;将冠心病组按年龄划分为4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冠心病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再依据病变累及冠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进一步回顾性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性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依据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入院时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机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不同年龄段患者比较发现50~65岁之间的患者 PLC 减低,MPV 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相比其他年龄段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计数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参数与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 <0.05)。(4)SAQ 量表评估发现与冠心病入院时相比,出院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各因子分及 SAQ 总分增加(P <0.05)。结论高体质量指数、血小板相关参数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定期监测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