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痛(cLBP)针刺“同病异治”效应的脑网络影像学的客观评价

Fud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9)

引用 5|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诊断病(慢性腰痛)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肾虚和非肾虚慢性腰痛),并观察不同证型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间的差异性,用以研究“同病异治”理论.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经不同针刺方案对由16例肾虚腰痛患者和16例非肾虚腰痛患者组成的32例慢性腰痛组进行治疗,对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扫描,并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法对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腰痛组(包括肾虚和非肾虚)分别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相对健康对照组,慢性腰痛患者ReHo值增加的区域主要在于双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左顶上叶等;ReHo值下降的区域主要在双侧中央后回、双侧额上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等.相比非肾虚腰痛组,肾虚腰痛组患者ReHo值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楔叶、右侧顶上回等,无ReHo值显著下降的脑区.经过分型治疗后,非肾虚腰痛组和肾虚腰痛组的脑ReHo图均与健康对照组相接近,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中医证型慢性腰痛会引起脑区不同的活动变化,脑网络能够反映“同病异证”之间的差异.不同取穴方案均能改善疼痛症状,且改善程度间无明显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