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萆薢、土茯苓"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20)

引用 8|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萆薢、土茯苓"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定义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寻找目标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基因靶点,然后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的基因靶点.最后对两种基因取交集,构建中药--成分--靶基因--疾病的中药调控网络,对网络里面的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找到核心基因,进行GO和KEGG的分析.结果:中药萆薢、土茯苓的有效成分总共84个,筛选后获得有效成分17个,基因靶点180个.确定痛风性关节炎的疾病靶点600个,二者共同靶点基因58个,PPI网络分析发现IL-1β、VEGFA、MAPK1、IL-10、PTGS2可能是"萆薢、土茯苓"药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1399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生物刺激、生物调节、细胞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明确了152条信号通路,其中信号通路涉及炎症、代谢、衰老等方面,主要包括IL-4信号通路、IL-10信号通路、IL-13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萆薢、土茯苓"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起到抗炎免疫的作用,降尿酸、保肝肾机制尚未明确,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研究,完善"萆薢、土茯苓"药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新思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