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2015)

引用 0|浏览14
暂无评分
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主因双下肢反复溃烂4年,累及上肢1个月余,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4年前患者右小腿因蚊虫叮咬后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反复搔抓后皮损破溃、结痂,未诊治。之后3年患者就诊多家医院,考虑为“脓疱疮、湿疹”,多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无效,原皮损面积逐渐扩大,漫延至左下肢。期间双下肢皮损反复出现“面积增大-破溃-溢脓-结痂”过程。2013年3月,因双下肢皮损处疼痛、行走加重,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疑诊着色芽生菌病,给予伊曲康唑、环孢素、泼尼松口服治疗,18 d后皮损变薄、结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2个月后四肢间断性出现新的脓性疱疹。同年6月,双上肢开始出现类似皮损,破溃、溢脓。1个月前面部开始出现暗红色小丘疹。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下肢可见弥漫性直径3~20 cm大的紫褐色不规则环形斑块,中央溃疡,其上可见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结痂及瘢痕,伴有异味。斑块边缘隆起,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带;触之有波动感。双上肢可见散在的类似皮损,双肘部可见少许新发的直径0.5~1 cm大的脓疱,周围有红晕(图1)。面部单发小结节,表面破溃、结痂。皮损均有压痛。左右滑车上触及绿豆大小增大淋巴结,压痛;左侧腹股沟触及黄豆大小增大淋巴结,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76×109/L [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75.4%(50%~70%)。尿、粪常规正常。梅素螺旋体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血生化检查:白蛋白28.9 g/L (32.0~55.0 g/L),球蛋白51.9 g/L(25.0~45.0 g/L)。体液免疫:IgG 19.50 g/L(7.51~15.60 g/L),IgA 4890 mg/L(820~4530 mg/L),C反应蛋白(CRP)119 mg/L(0~8 mg/L)。红细胞沉降率120 mm/1h(2~15 mm/1h);自身抗体无异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加、模糊,右中肺野有斑片影,炎症不除外。两处不同部位皮损组织细菌和真菌镜检(包括抗酸染色)+培养均阴性。3次脓液细菌和真菌镜检(包括抗酸染色)+培养均阴性。大腿及上肢两处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表皮破坏,真皮及皮下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图2a,2b);PAS染色阴性。诊断:坏疽性脓皮病。治疗:因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超过3个月,本次用盐酸特比萘芬250 m/d口服7 d,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 g每日2次静脉滴注7 d,疮面继续扩大。停用上述两种药物,予以甲泼尼龙注射液3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米诺环素50 mg每日2次口服,外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稀释)擦洗。治疗7 d后皮损明显好转,溃疡隆起外缘变平,渗出减少,原有脓疱逐渐干涸(图3)。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醋酸泼尼松40 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醋酸泼尼松30 mg每日1次口服,共1周;醋酸泼尼松30 mg/20 mg每日1次交替口服,共1周;醋酸泼尼松20 mg每日1次口服,共1周;醋酸泼尼松20 mg/15 mg每日1次交替口服,共1周;醋酸泼尼松15 mg每日1次口服,共1周;泼尼松片15 mg/10 mg每日1次交替口服,共1周;泼尼松片10 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至发稿日。患者皮损逐渐变平,溃疡愈合,未见新发皮损,目前门诊随诊中。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