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述情和家庭教育方式研究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2020)

引用 6|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伴或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的述情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差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24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家庭教育方式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比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组)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241例患者中,44.8%(108/241)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对照组(133例)比较,研究组家庭教育方式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24.80±7.36)分比(21.41±6.89)分]、过分干涉[(23.56±5.02)分比(21.74±4.66)分]、拒绝/否认[(13.44±4.39)分比(11.35±3.81)分]、过度保护因子[(12.56±3.28)分比(11.20±2.94)分]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42.23±8.06)分比(37.73±7.80)分]、拒绝/否认[(18.65±5.85)分比(15.70±5.72)分]、惩罚/严厉因子[(19.13±6.52)分比(15.97±6.20)分]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述情障碍量表中,研究组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及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19±6.23)分比(22.12±7.09)分,(18.06±4.19)分比(15.90±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述情方式和家庭教育方式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存在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