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切除术后前路与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2020)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齿状突切除术后前路与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基于前期已构建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构建齿状突切除模型,继而在齿状突切除模型中分别构建前路C1~C2内固定模型及后路C1~C2内固定模型,在ABAQUS 6.12.-1软件中计算手术模型各个节段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的活动度及内固定应力情况.结果 齿状突切除造成C1~C2节段前屈活动度增加幅度达55%,后伸活动度增加128.2%.前路与后路在C1~C2节段的内固定效果基本相同,均可明显限制C1~C2节段的活动度,使其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前路及后路C1~C2内固定最大应力均位于前屈方向.结论 齿状突切除会明显降低C1~C2节段的稳定性,前路或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均可明显限制C1~C2的活动度.前路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手术对C1~C2固定效果基本相同,但术后应尽量避免过度的前屈.齿状突切除后直接前路行C1~C2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减少变换体位带来的风险,相对方便直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