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20)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为EG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8例EG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28例EGC总体LNM率10.1%(13/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18.0%)高于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5.1%),黏膜下癌(T 1b)LNM率(21.6%)高于黏膜内癌(T 1a)LNM率(2.6%),伴有脉管浸润组LNM率(71.4%)高于无脉管浸润组LNM率(6.7%),总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13.1%)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0.0%),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532、12.101、23.778、4.239, 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LNM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RR=10.688,95% CI:1.714~66.651, P=0.011)以及脉管浸润(RR=27.209,95% CI:3.749~197.450, P=0.001)是EGC患者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EGC患者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T 1b)、病灶最大径>2 cm、伴有脉管浸润者有更高的淋巴转移风险,外科治疗EGC要进行规范的D1+或D2淋巴结清扫(≥15枚)。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