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长(3~4) mm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Chinese Heart Journal(2020)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与腰长2 mm封堵器相比较,分析腰长(3~4) mm室缺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450例pmV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TTE)等检查具有介入封堵指征.根据室间隔缺损左室造影形态、大小,结合术前TTE检查,个体化选用封堵器.术后监测ECG,复查TTE,观察治疗效果,统计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造影后均尝试封堵术.444例患者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99.2%.所有患者依据选用封堵器的不同,分为短腰组(腰长2 mm)和长腰组[腰长(3~4) mm].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新发心律失常149例,长腰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短腰组(P<0.05);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短腰组发生率显著高于长腰组.短腰组出现3例Ⅲ.AVB,1例Ⅰ°AVB,长腰组1例Ⅰ°AVB,无Ⅲ°AVB发生.结论 pmVSD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长腰封堵器可使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