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9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0)

引用 1|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9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147例国内本土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转归等。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境外输入组病例来源地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主,留学生占44.9%(31/69),均乘飞机入境。境外输入组年龄[27(21,40)岁]低于对照组[43(32,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 828.500, P<0.01)。境外输入组能追溯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较对照组低[30.4%(21/69)比68.0%(100/147)],发病至入院时间以≤7 d为主[81.2%(56/69)比66.0%(97/147)],境外输入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低于对照组[21.7%(15/69)比44.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6.935、5.233、10.175,均 P<0.05)。境外输入组轻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2.0%(29/69)比10.9%(16/147)]。境外输入组嗅觉异常17例,味觉异常12例,而对照组未发现嗅觉和味觉异常。境外输入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51、8.118、9.730、16.255,均 P<0.01)。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者比例较对照组少[37.7%(26/69)比67.3%(99/147)],C反应蛋白升高者比例低于对照组[15.9%(11/69)比51.8%(72/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015、24.722,均 P<0.01)。境外输入组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磨玻璃密度影、不均匀实变征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61、5.099,均 P<0.05)。境外输入组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损伤比例较对照组低[分别为2.9%(2/69)比10.9%(16/147),4.3%(3/69)比14.0%(16/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017、4.335,均 P<0.05)。境外输入组氧疗使用患者比例[13.0%(9/69)]低于对照组[26.5%(39/147)],且无病例使用机械通气及体外膜肺氧合,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13.0%(9/69)比39.5%(58/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942、15.797,均 P<0.05)。 结论:境外输入性COVID-19病例以欧洲国家输入为主,以青壮年居多,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首次发现以嗅觉、味觉减退症状为主要表现。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