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起搏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2017)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被大量循证医学证实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CRT中获益,约30%的患者对该治疗无反应或无法耐受相关并发症,即CRT无应答[1].影响CRT反应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左心室导线的植入部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位置是CRT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理想的左心室导线位置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并带来最大的临床获益[2],左心室导线植入也是CRT术中最具难度和挑战的操作环节.近年来,随着CRT植入在心衰治疗中推荐力度增强、应用越来越广泛,左心室导线工艺及植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本文将重点对左心室起搏技术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