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反应对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2020)

引用 3|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流通过障碍.病变部位有特异性形成的纤维帽覆盖于富含脂质成分的斑块核心区域.病变早期通常有完整的内皮覆盖,而在病变晚期,内皮连续性遭到破坏,这导致了病变进展及严重并发症的形成.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包括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可表现出持续的炎症反应性,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促炎细胞因子、免疫激活的共刺激因子等[1-2].此外,许多巨噬细胞可通过清道夫受体内化胆固醇,甚至部分可产生抗炎因子,而部分T细胞也可表现出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特性.这些促炎和抗炎机制共同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缓慢、难以治愈以及慢性炎症浸润[3].同时,这也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伴随着复杂的炎症反应过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