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er壶腹部腺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2020)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部腺癌不同病理分型特征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因素,以期提高Vater壶腹部腺癌术后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Vater壶腹部腺癌病例资料,并依据病理HE染色对所有病例进行亚型分组,分为肠型组、胰胆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肿瘤蛋白标志物MUC1、MUC2、CK7、CK20及CDX2在各亚型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各组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局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选择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 所选病例中包括肠型20例,胰胆管型34例和混合型11例.分析3组病例的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肠型组中CDX2、CK20和MUC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胰胆型组(100%vs 2.94%,85.00%vs 0,55.00%vs 14.71%)(χ2值分别为49.916、42.178、9.806,P值均<0.01),而胰胆型组CK7及MUC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肠型组(97.06%vs 20.00%,94.12%vs 5.00%)(χ2值分别为34.665、42.082,P值均<0.01).混合型组常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共表达,且各标志物的阳性表达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病例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 显示,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分析提示:3组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00、49.50和56.00个月,组间比较结果 提示肠型组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优于胰胆型(60.00%vs 32.35%,55.00%vs 23.53%)(χ2值分别为5.206、6.140,P值分别为0.023、0.013),混合型介于二者之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的Vater壶腹部腺癌组织中MUC1、MUC2、CK7、CK20及CDX2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联合测定以上5种肿瘤蛋白标志物,可以更好地明确Vater壶腹部腺癌的病理分型,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对Vater壶腹部腺癌进行预后判断和术后治疗.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