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的变化规律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20)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PSS)的变化规律,探讨HOCM患者术后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的39例HOCM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壁18个节段(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后室间隔、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曲线.计算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以PSI≥20%判定为该节段发生了PSS.对比分析术前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各节段PSS的变化情况.结果:39例HOCM患者,共702个节段.术前共44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31个、中间段10个、心尖段3个.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发生率以及PSI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以及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二尖瓣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较术前增快(P<0.05).术后共19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10个、中间段6个、心尖段3个.与术前相比,术后总PSS发生率(2.71%vs.6.27%)以及平均PSI[(2.34±2.33)%vs.(3.68±2.79)%]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以基底段PSS发生率以及平均PSI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OCM患者的PSS发生率及PSI增高以室间隔基底段为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PSS发生率及PSI均较术前降低,以基底段为著,提示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HOCM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改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